【茯苓】
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脾 心 肾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 安神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心悸,失眠。 【其他】 # 凡水湿、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治水气凌心者为宜。 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茯苓配白术 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四君子丸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脾 心 肾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 安神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心悸,失眠。 【其他】 # 凡水湿、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治水气凌心者为宜。 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茯苓配白术 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四君子丸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薏苡仁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微寒 脾 胃 肺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脾虚泄泻。 湿温病邪在气分。 湿痹,筋脉拘挛。 肺痈,肠痈。 【其他】 # 利水不伤正,健脾不滋腻。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
泽泻 # 别名 建泽泻、福泽泻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肾 膀胱 【功效】 # 利水渗湿 泄热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湿盛泄泻,痰饮 【其他】 # 清泻肾(相)火 与膀胱之热,故下焦湿热、痰饮及相火妄动之证皆可选用 【来源】 # 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
滑石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膀胱 肺 胃 【功效】 # 利尿通淋 清解暑热 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主治】 # 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 湿疮,湿疹,痱子。 【其他】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治暑湿、湿温之佳品。 治湿疮、湿疹常用。 先煎。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滑石配生甘草 既清解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六一散 【来源】 #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习称硬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 (Si4O10)(OH)2]。 ...
淡竹叶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心 小肠 膀胱 【功效】 # 清热除烦 利尿 【主治】 # 热病烦渴。 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水肿,热淋,湿热黄疸。 【其他】 #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
海金沙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膀胱 小肠 【功效】 # 利尿通淋 止痛 【主治】 # 热淋,血淋,石淋,膏淋。 水肿。 【其他】 # 为治淋证涩痛之要药。 治血淋、石淋常用,兼尿道涩痛者尤佳。 包煎。 【来源】 #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
猪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肾 膀胱 【功效】 # 利水渗湿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湿盛泄泻。 【其他】 # 为治水湿内停之要药。 水湿内停,无论兼寒兼热皆宜。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
通草 # 别名 通脱木 【性味归经】 # 甘 淡 微寒 肺 胃 【功效】 # 利水清热 通气下乳 【主治】 # 湿热淋证。 湿温病,水肿尿少。 产后乳汁不下。 【其他】 # 孕妇慎用。 【来源】 # 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
半边莲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心 小肠 肺 【功效】 #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主治】 # 毒蛇咬伤,蜂蝎刺蜇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尿少 【其他】 # 【来源】 # 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
土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肝 胃 【功效】 # 解毒利湿 通利关节 【主治】 # 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淋浊带下、脚气,湿疹,湿疮。 【其他】 # 利湿有余而清热力甚弱,兼利关节,善治疮疹湿痒、湿痹。 凡湿毒、梅毒、汞毒所致病证皆宜。 【来源】 #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