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脉诊 #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脉象的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根据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脉诊的常用部位是手腕部的寸口脉,其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映。

称谓以腕后高骨为标记(桡骨茎突)左手右手
关前(腕侧)为寸候心候肺
其内侧为关候肝胆关候脾胃
关后(肘侧)为尺候肾候肾(命门)

✅ 脉位不同 #

👉 浮脉 #

轻取即得,重按稍弱。
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相似脉

散脉 #
浮大无根,浮取脉形很大,但无力,稍一用力则按不着。
芤脉 #
浮大中空,有如按葱管。

👉 沉脉 #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相似脉

伏脉 #
较沉脉部位更深。
牢脉 #
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均不应,推沉取始得,坚牢不移。

✅ 脉速不同 #

👉 迟脉 #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相似脉

缓脉 #
仍一息四至,但脉势的来去却有缓慢之感。

👉 数脉 #

一息五至以上
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相似脉

疾脉 #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

✅ 流畅度不同 #

👉 滑脉 #

如盘走珠,往来流利。
痰饮,食积,实热,妊娠。

相似脉

动脉 #
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短小。

👉 涩脉 #

指下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 宽度不同 #

👉 细脉 #

细窄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虚

相似脉

濡脉 #
浮而细软,轻按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弱脉 #
沉细而应指无力。
微脉 #
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 洪脉 #

脉宽极大,来盛去衰。
邪热亢盛。

相似脉

大脉 #
脉形大常脉,却无汹涌之势。

👉 弦脉 #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

相似脉

紧脉 #
紧脉有力,左右弹手,如绞转绳索般。
革脉 #
脉来弦急而中空,像按着鼓皮似的。

✅ 脉力不同 #

👉 虚脉 #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软而空豁。
气血两虚,尤其多见于气虚。

👉 实脉 #

脉来去俱盛,坚实有力。
主实证,邪气实而正不虚。

✅ 出现间歇 #

👉 代脉 #

有规则歇止。
主脏气衰微。

👉 结脉 #

无规则歇止且脉来缓慢。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 促脉 #

无规则歇止且脉来急促。
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积。

✅ 相兼脉与主病 #

👉 浮紧脉 #

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痹疼痛。

👉 浮缓脉 #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

👉 浮数脉 #

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

👉 浮滑脉 #

主风痰,或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

👉 沉迟脉 #

主里寒证,常见于脾胃阳虚,阴寒凝滞的病证。

👉 弦紧脉 #

主寒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证。

👉 弦数脉 #

弦为肝脉,数为主热,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证。

👉 滑数脉 #

主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

👉 洪数脉 #

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 沉弦脉 #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结。

👉 沉涩脉 #

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 弦细脉 #

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

👉 沉缓脉 #

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

👉 沉细数脉 #

主阴虚或血虚有热。

👉 弦滑数脉 #

见于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