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舌

✅ 望舌色 #

淡白舌 #

➡ 常见于 🧩 阳虚、血虚

红舌 #

➡ 见于 🧩 实热或虚热

绛舌 #

属热入营血,➡ 多见于 🧩 热病极期或阴虚火旺

紫舌 #

绛紫色舌是邪热炽盛之象,淡紫或青紫 ➡🧩 阴寒血瘀

舌上有紫色瘀斑瘀点 ➡ 🧩 血瘀

✅ 望舌形 #

胖大舌 #

胖嫩色淡 ➡ 🧩 脾肾阳虚

肿胀满口,色深红 ➡ 🧩 心脾热盛

瘦薄舌 #

瘦薄而色淡 ➡ 🧩 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 ➡ 🧩 阴虚火旺

裂纹舌 #

红绛而有裂纹 ➡🧩 热盛津伤

淡白而有裂纹 ➡🧩 血虚不润

正常人也有裂纹舌

齿痕 #

齿痕舌多与胖大舌并见 ➡ 多属 🧩 脾虚湿盛

芒刺 #

芒刺干燥 ➡ 🧩 热邪亢盛

✅ 望舌态 #

强硬舌 #

➡ 多属 🧩 热入心包,或为中风先兆

痿软舌 #

➡ 多为 🧩 气血虚极

颤动舌 #

🧩 气血两虚,或动风之象

吐舌 #

舌伸长,吐出口外 ➡ 见于 🧩 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 #

舌时时伸出,立即又收回 ➡ 多为 🧩 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问题

喎斜 #

舌体偏斜于一侧 ➡ 多是 🧩 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短缩 #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 多是 🧩 危重证候

✅ 望苔色 #

白苔 #

🧩 表证、寒证

积粉苔: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积在舌上,扪之不燥

➡ 常见于 🧩 瘟疫或内痈

黄苔 #

🧩 热证、里证

淡黄 ➡ 为热轻

深黄 ➡ 为热重

焦黄 ➡ 为热结

外感病中苔由白转黄 ➡ 为 🧩 表邪入里化热

灰苔 #

🧩 里热证、寒湿证

苔灰而润 ➡ 🧩 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苔灰干燥 ➡ 🧩 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黑苔 #

🧩 里证、热极、寒盛

苔黑而燥裂 ➡ 🧩 热极津枯

苔黑而润滑 ➡ 🧩 阳虚寒盛

✅ 望苔质 #

👉 厚薄

薄苔 #

➡ 见疾病初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 #

➡ 见病情较重,或内有 🧩 食积痰湿

👉 润燥

燥苔 #

🧩 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

滑苔 #

苔上水分过多润 ➡ 多是 🧩 水湿内停

👉 腻腐

腻苔 #

苔厚而致密,不易刮去 ➡ 🧩 食积、痰浊

腐苔 #

苔厚,刮之易脱 ➡ 🧩 食积、痰浊

👉 剥落

光剥舌 #

舌面光洁如镜 ➡ 🧩 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花剥苔 #

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 🧩 胃之气阴两伤

👉 有根无根

有根苔 #

舌苔不易刮去 ➡ 多为 🧩 实证、热证,表示有胃气

无根苔 #

舌苔刮之即去 ➡ 多为 🧩 虚证,寒证,表示胃气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