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 清代叶天士论治外感温热病所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
- 在仲景六经辨正基础上根据《内经》卫气营血方面的论述发展而来。
- 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是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人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
卫分证 #
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卫气敷于人体的肤表,有卫外作用,病邪侵入,必先犯及卫分,所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病因 #
外感温热病邪,如风热、暑热、热、燥热等邪气经口鼻传入卫分。
临床表现 #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
证候分析 #
主症:
卫外失调:
发热
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
恶寒
卫阳被邪所遏,肌肤失却温养
无汗或少汗
邪在表,卫气郁阻,皮毛开合失常
肺气失宣:
咳嗽
温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
咽喉红肿疼痛
热灼咽喉,气血壅滞
兼症:
头痛
上扰清空
口渴
温热之邪易伤津液
辨证要点 #
本证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气分证 #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病因 #
卫分之邪传人气分,亦有初感则温热邪气直入气分而成者。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常见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结肠道,热郁胆经等病证。
临床表现 #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若邪热壅肺,则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若热扰胸膈,则兼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若热结肠道,则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若热郁胆经,则兼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
证候分析 #
主症:
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
邪人气分,里热炽盛,邪正剧争
口渴引饮,尿赤
热盛灼津
兼症:
邪热壅肺:
咳喘
肺失肃降
胸痛
气道不利
咯痰黄稠
灼津为痰
热扰胸膈:
心烦,坐卧不安
热郁而不达
失眠
热扰心神
热结肠道:
日晡潮热
邪热归并阳明(胃肠)
腹部胀痛拒按
热结腑气不通
谵语、狂乱
邪热与燥屎相结,浊热上扰心神
燥热结旁流,秽臭不堪
燥屎结于肠中,热迫津从旁而下
热郁胆经:
口苦
胆火上逆
胁痛
经气不利
烦躁
胆火扰心
干呕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脉弦数
胆火之象
辨证要点 #
本证以壮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营分证 #
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病因 #
气分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人营分而成;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
临床表现 #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
营行脉中,与心气相通。邪热入营,表现为热损营阴和心神被扰。
主症:
身热灼手,入夜尤甚
热灼营阴,真阴被劫
口不甚渴,或不渴
邪热蒸腾津液上潮于口
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邪热深入营分,侵扰心神
斑疹隐隐
热窜血络
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邪热入营,营阴劫伤之象
辨证要点 #
本证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血分证 #
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主要表现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三大类型。根据具体病机之不同而有其相应的兼症。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
病因 #
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或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人血分而成。
临床表现 #
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若血热灼及肝经,则见抽,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若邪热久羁,劫灼肝肾之阴,则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若虚风内动,则见手足蠕动、瘛疭等。
证候分析 #
血热实证:
身热夜甚
热人血分,灼伤真阴,内热夜发
躁扰不宁,甚或昏狂
血热内扰心神
出血诸症
热盛迫血妄行
斑疹紫黑
邪热灼津,血行缓滞
筋脉拘急
血分热炽,燔灼肝经,肝风内动
四肢厥冷
热内郁,阳气不达四末
血热虚证:
低热,或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热灼伤肝肾之阴,阴虚阳亢
口干咽燥,舌上少津
阴精耗损,不能上承
耳聋
肾阴亏耗,耳窍失养
神疲欲寐
神失所养
体瘦
形体失养
手足蠕动、瘛疭
肝阴不足,筋失所养,虚风内动
脉虚细
精血不充
辨证要点 #
本证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出血见症,舌质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方式 #
温热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过程。它体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秩序,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
顺传 #
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人,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
- 邪在卫分,病位最浅,持续时间较短;
- 邪人气分,病情加重,病变多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但此时正气旺盛,若治疗及时,每易驱邪外出,使疾病趋向好转或痊愈。\
- 邪人营分、血分,不仅营血耗伤,而且心神受扰,病情最为深重。
另外,在传变过程中,有卫分证候未罢,又兼气分证候或营分证候的,是为卫气同病
或卫营同病
;气分证候尚存,又出现营分证候或血分证候的,称 气营两燔
或 气血两燔
。
逆传 #
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此外,温病的传变,由于病邪和机体反应的特殊性,也有不按上述规律传变的。如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径见气分证或营分证候。因此,温热病过程中证候的传变,其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也就识得了卫气营血的相互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