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

四神丸 #

【功能】 #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主治】 #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注意事项】 #

湿热痢疾、湿热泄泻者忌用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药物
补骨脂(盐炒)
肉豆蔻(煨)
吴茱萸(制)、五味子(醋制)
佐使大枣(去核)、生姜(未列于处方中,制法中有生姜)

【参考方剂】 #

👉📝📕 【四神丸】 #

《证治准绳》

【组成】肉豆蔻二两(6g)补骨脂四两(12g)五味子二两(6)吴茱萸浸炒,一两(3g)

【用法】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丸剂,每服 6~9g,日 2 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加姜 6g、枣 10 枚,水煎服)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用】脾肾阳虚之五更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证治机理】五更泻,又称肾泄、鸡鸣泄。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肠失固涩所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命门火衰应于此时,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此时,阳气当至而不至,阴寒内盛,不能温暖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于五更之时出现泄泻。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医方集解》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阳,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疲倦乏力;脾肾虚寒,故腹痛腰酸;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皆属脾肾阳虚之候。治宜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方解】方中重用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君臣相配,肾脾兼治,命门火旺则可暖脾土,脾得健运,肠得固摄,则久泻可止。佐以吴茱萸温暖脾肾以散阴寒;五味子温敛收涩,固肾益气,涩肠止泻。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