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䗪虫丸】

大黄䗪虫丸 #

【功能】 #

活血破瘀 通经消癥

【主治】 #

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注意事项】 #

孕妇禁用,气虚血瘀、体弱年迈者慎用,体质壮实者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药物
大黄、炒土鳖虫
水蛭、炒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煅干漆桃仁
地黄白芍黄芩、炒苦杏仁
使甘草

【参考方剂】 #

👉📝📕 【大黄䗪虫丸】 #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蒸,十分(7.5g) 黄芩二两(6g) 甘草三两(9g) 桃仁一开(6g) 杏仁一开(6g) 芍药四两(12g)地黄十两(30g) 干漆一两(3g) 虻虫一升(6g) 水蛭百枚(6g) 蛴螬一升(6g) 䗪虫半升(3g)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 3g,每服 1 丸,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活血消癥,祛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形体赢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证治机理】本证由五劳虚极,经络营卫俱虚,血脉凝涩,日久结成干血(血瘀)所致。干血久郁,新血难生,化热伤阴,肌肤失养,则肌肤甲错;阴血不能上荣于目,则两目黯黑虚弱,纳运无力,则腹满不能饮食;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无以充养机体,故形体赢瘦;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涩,皆为瘀血之征。是证乃五劳虚极为本,干血久瘀为标,若瘀血不去,则新血难生,正气也无由以复。故治当活血消癥,祛瘀生新。正如《血证论》所言: 旧血不去,则新血断不能生。干血痨人皆知其极虚,而不知其补虚正易助病,非治病也。先去其干血,而后新血得生,乃望回春。

【方解】方中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活血祛瘀;䗪虫咸寒,破血祛瘀,共为君药。桃仁干漆、蛴螬、水蛭、虻虫助君药以破血通络,攻逐血瘀,均为臣药。杏仁开宣气,润肠通便,以通利气机;干地黄芍药滋养阴血,使破血而不伤血;黄芩清瘀久所化之热,共为佐药。甘草白蜜益气缓中,调和诸药;以酒饮服,助活血以行药力,用为佐使。诸药合用,攻中有补,使瘀血除,瘀热清,阴血得补,更以丸剂缓治,俾干血得化,故曰缓中补虚(《金匮要略》)

【配伍特点】主以虫类,破瘀消癥,寓补于攻,祛瘀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