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降气丸】

苏子降气丸 #

【功能】 #

气化痰 温肾纳气

【主治】 #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注意事项】 #

  1. 阴虚舌红无苔者忌服。
  2. 外感痰热咳喘及孕妇慎用。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药物
紫苏子
半夏厚朴前胡陈皮
沉香当归
使甘草

【参考方剂】 #

👉📝📕 【苏子降气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 9g)当归去芦,两半(6g)甘草二两(6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 6g)肉桂去皮,一两半(3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 3g,大枣 1 枚,苏叶 2g,水煎服)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喘咳痰多,短气,胸膈满闷,呼多吸少,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证治机理】本证因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上实,是指痰涎壅盛在肺而失宣降;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而失于纳气。痰涎壅阻于肺,肺失宣降,则气机上逆而咳喘,气机不畅而胸膈满闷;肾虚,主骨生髓功能失常,则腰疼脚软;肾不纳气,则喘而气短,呼多吸少;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功能不利,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受到影响,则水液内停、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弦滑,均为痰涎壅盛之征。此乃本虚标实之证,痰涎壅盛于肺,为发病之标,属上实;肾阳不足于下,为致病之本,属下虚。喘咳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故宜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方解】方中以紫苏子为君药,温而不燥,质润而降,善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痰逆咳喘之要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为臣药。厚朴降逆平喘,宽胸除满;前胡降气祛痰;肉桂温肾助阳纳气;当归辛甘温润,既止咳逆上气,又可养血补虚以助肉桂温补下元,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苏叶宣肺散寒,与诸药相伍,降逆化痰之中兼宣肺气;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治上顾下,使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

本方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原名紫苏子汤。宋·宝庆年间此方加入苏叶,更名为苏子降气汤而辑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理气燥湿祛痰之力有所增强。《医方集解》载本方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力减,纳气力增。

【配伍特点】降以平上实,温以助下虚,肺肾兼顾,主以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