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丸】

舟车丸 #

【功能】 #

行气逐水

【主治】 #

水停气滞所致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注意事项】 #

  1. 孕妇、水肿阴水者禁用。
  2. 甘遂大戟芫花轻粉均有毒,不可过量、久服。
  3.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
  4.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药物
甘遂(醋制)、红大戟(醋制)、芫花(醋制)
牵牛子(炒)、大黄
佐使青皮(醋制)、陈皮木香轻粉

【参考方剂】 #

👉📝📕 【十枣汤】 #

《伤寒论》

【组成】 芫花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2g),羸人服半钱(1g),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三药研细末,或装入胶囊,每次服 0.5~1g,每日 1 次,以大枣 10 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实。

【证治机理】 本证系水饮壅盛,停聚于里,内外泛滥所致。饮停胸胁,上迫于肺,气机阻滞,则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饮停于心下,则心下痞硬,干呕短气;上扰清阳,则头痛目眩;水饮泛溢肢体,则成水肿;阻滞胸腹,气机壅塞,则腹胀喘满。此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当遵循 留者攻之,有水可下之 的原则,宜攻逐水饮。

【方解】 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苦寒,善泻脏腑之水邪;芫花辛温,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所长,合而用之,峻泻攻逐,可使胸腹积水迅速逐出体外,共为君药。大枣煎汤送服,取其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且寓培土制水之意,用为佐使。《医方集解》载: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饮;甘遂苦寒,能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三药过峻,故用大枣之甘以缓也,益土所以胜水,使邪从二便而出也。

【配伍特点】 主以峻下逐水,佐以甘缓补中。

【运用】 本方为峻下逐水法之基础方,是治疗悬饮、水肿实证之代表方。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本方服法乃三药为末,枣汤送服;平旦空腹服之;从小剂量始,据证递加;得快下利后,停后服,糜粥自养。因其逐水之力峻猛,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孕妇忌服。

附方

👉📝📕 【舟车丸】 #

《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组成】黑丑头末,四两(120g)甘遂面裹煮芫花 大戟 俱醋炒,各一两(各 30g)大黄二两(60g)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各五钱(各 15g)轻粉一钱(3g)

【用法】 上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空心温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

【功用】 行气逐水。

【主治】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症见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二便秘涩,脉沉数有力。

【鉴别】 十枣汤、舟车丸皆为逐水之剂。十枣汤为攻逐水饮之通用剂,尤善治悬饮;舟车丸即十枣汤去大枣,加诸多破气之品,尤重加黑丑轻粉,其逐水之力峻猛,适用于水肿实证而病情急重者,此乃逐水与行气相配,前后二阴水陆并行,故称舟车

【方论选录】 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选利水之所至峻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束手待毙耳。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并举而用之,气味合相济相须,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决其渎而大下之,一举而水患可平也。然水利所凑,其元气已虚,而毒药攻邪,必脾胃反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为主宰,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故选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培脾土之虚,一以制水气之横,一以解诸药之毒。得一物而三善备,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