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 #

【功能】 #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主治】 #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注意事项】 #

  1. 治疗期间,若心痛持续发作,加用硝酸酯类药。
  2. 孕妇忌用。
  3. 气虚血瘀慎用。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药物
桃仁红花
地黄川芎赤芍当归牛膝
佐使柴胡桔梗、麸炒枳壳
使甘草

【参考方剂】 #

👉📝📕 【血府逐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证治机理】本方主治诸证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人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人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本方取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人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共为臣药。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共为佐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气血并调。

【运用】本方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附方

👉📝📕 【通窍活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 川芎 各一钱(各 3g)桃仁研泥红花各三钱(各 9g)老葱切碎,三根(6g)鲜姜切碎,三钱(9g)红枣去核,七个(5g)麝香绢包,五厘(0.15g)黄酒半斤(250g)

【用法】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热,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 【会厌逐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炒,五钱(15g)红花五钱(15g)甘草三钱(9g)桔梗三钱(9g) 生地四钱(12g)当归二钱(6g) 玄参一钱(3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

【主治】会厌瘀血证。症见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 【膈下逐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炒,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三钱(6g)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 各二钱(各 6g)元胡一钱(3g)甘草三钱(9g)香附一钱半(4.5g)红花三钱(9g)枳壳一钱半(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证。症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 【少腹逐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炒,七粒(1.5g)干姜炒,二分(3g)元胡一钱(3g)没药研,二钱(6g) 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生,三钱(9g)灵脂炒,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 【身痛逐瘀汤】 #

《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 红花各三钱(各 9g)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灵脂炒,二钱(6g)香附一钱(3g)牛膝三钱(9g)地龙去土,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然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佳,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会厌逐瘀汤中配伍 玄参桔梗,散结利咽作用较好,主治瘀阻会厌之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治疗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