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附丸 #
【功能】 #
温胃理气
【主治】 #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注意事项】 #
胃热及湿热中阻胃痛者慎用。
【成分】 #
【参考方剂】 #
👉📝📕 【厚朴温中汤】 #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一两(各 15g)甘草 草豆蔻 茯苓 去皮木香 各五钱(各 8g)干姜七分(2g)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匕(15g),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现代用法:加生姜 3 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气滞寒湿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证治机理】本证乃脾胃伤于寒湿,气机壅滞所致。寒性凝滞,湿性黏腻,易阻气机,寒湿困于脾胃,致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遂成脘腹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息。治以温中行气,散寒除湿。
【方解】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药。草豆蔻辛温芳香,行气燥湿,温中散寒,为臣药。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干姜、生姜温脾暖胃,助草蔻散寒止痛;茯苓渗湿健脾,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功。
【配伍特点】辛苦温合法,辛行苦燥为主,佐以温散。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胃气滞寒湿证之常用方。以脘腹胀满或疼痛,舌苔白腻,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附方
👉📝📕 【良附丸】 #
《良方集腋》
【组成】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等分(各 9g)
【用法】上味各焙,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加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立止。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症见胃脘疼痛,胸胁胀闷,畏寒喜温,苔白脉弦,以及妇女痛经等。
【鉴别】厚朴温中汤
与良附丸
均有温中行气的作用。但厚朴温中汤还具燥湿除满之功,且行气之力较强,适用于脾胃寒湿气滞证,病在脾胃,见有脘腹胀满疼痛、舌苔白腻者;而良附丸
温中祛寒,理气疏肝,无燥湿之功,适用于气滞寒凝证,病在肝胃,见胸脘胁痛、畏寒喜热者。厚朴温中汤
与理中丸均用干姜、甘草温中散寒,主治中焦有寒之证。但厚朴温中汤
以厚朴、陈皮、木香行气为主,兼可燥湿除满,主治脾胃气滞、寒湿中阻之证;理中丸则以干姜温中散寒为主,辅以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之证。
【方论选录】夫寒邪之伤人也,为无形之邪,若无有形之痰、血、食、积互结,则亦不过为痞满、为呕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凡人之气,得寒则凝而行迟,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人脾脏以行诸气。脾恶湿,故用千姜、陈皮以燥之,茯苓以渗之。脾欲缓,故以甘草缓之。加生姜者,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以上诸药,皆人脾胃,不特可以温中,且能散表,用之贵得其宜耳。(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