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归脾丸 #
【功能】 #
益气补血 健脾宁心
【主治】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 | 药物 |
---|---|
君 | 人参、炙黄芪 |
臣 | 当归、龙眼肉、白术(麸炒) |
佐 | 茯苓、远志(去心、甘草炙)、酸枣仁(炒)、木香 |
使 | 炙甘草 |
方中人参甘补微温,微苦不泄,善大补元气补脾肺之气;炙黄芪甘温补升,善补气升阳、健脾生血。二药相须为用,既增强补气之效,又能补气以生血,故为君药。当归甘能补润,辛温行散,善补血活血,为补血要药;龙眼肉甘温润补,性不滋腻,善补益心脾气血以安神;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补气健脾、燥湿止泻。三药相合,助君药补血益气、健脾安神,故为臣药。茯苓甘淡渗利兼补,性平不偏,善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制远志辛散苦泄温通,能助心阳、益心气,交通心肾而益智安神;炒酸枣仁甘补酸敛,性平不偏,善补心养肝益胆而安神;木香辛香温通,苦燥而降,可升可降,善行气、消食、健脾。四药相合,既助君臣药之力,又可防滋补太过,使补而不滞,故为佐药。炙甘草甘补和缓,平而偏温,既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参考方剂】 #
👉📝📕 【归脾汤】 #
《济生方》
【组成】白术 茯神 去木 黄芪 去芦 龙眼肉 酸枣仁 炒,去壳,各一两(各 18g)人参 木香 不见火,各半两(各 9g)甘草炙,二钱半(6g)当归一钱(3g)远志蜜炙,一钱(3g)(当归、远志从《内科摘要》补入)
【用法】上哎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证治机理】本证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日耗所致。心脾气血暗耗,神无所主,意无所藏,故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虚运化无力,化源不足,气血衰少,而见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阴血亏虚,虚阳外浮,亦可见盗汗虚热;脾主统血,脾虚如不能摄血,则表现为各种出血症。治宜益气健脾与养血安神兼施。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补脾益气之功益著;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更佐理气醒脾之木香,与诸补气养血药相伍,可使其补而不滞。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诸药配伍,心脾得补,气血得养,诸症自除。
本方原载于宋
·严用和
的《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至明
·薛己
在《内科摘要》中补人此二药,沿用至今。其适用范围随后世医家临证实践而不断扩充。《济生方》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
·危亦林
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下血证。明
·薛己
在《内科摘要》中增补治疗惊悸、盗汗、嗜卧、食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至清《医宗金鉴》则又增虚劳烦热,时时恍惚……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等。
【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