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丸 #
【功能】 #
解肌透表 清热解毒 利湿止泻
【主治】 #
- 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 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注意事项】 #
- 脾胃虚寒腹泻、慢性虚寒性痢疾慎用。
- 不可过量,久用。
【药物组成】 #
方剂配伍 | 药物 |
---|---|
君 | 葛根 |
臣 | 黄芩、黄连 |
佐使 | 炙甘草 |
【参考方剂】 #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证治机理】外感表证,邪在太阳,法当解表,倘误用攻下,伤及正气,脾气不升,以致表邪内陷阳明而现协热下利
。此时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炽,表里俱热,故身热、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热邪内迫,清阳不升,大肠传化失司,故下利臭秽;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里热上蒸于肺,肺气不利则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治当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胃肠之热。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主人阳明经,外解肌表之邪,内清阳明之热,又升发脾胃清阳而止泻升津,使表解里和,汪昂赞其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
。先煎葛根而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
(《伤寒来苏集》)。臣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配伍特点】辛凉升散与苦寒清降共施,以成清热升阳止利
之法。
【运用】本方为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协热下利证之基础方。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