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
性能功效 #
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适用范围 #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之证。
使用注意 ⚠ #
易耗伤津液,阴虚津伤者宜慎用。
常用药物 #
【茯苓】 【薏苡仁】 【泽泻】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金钱草】 【茵陈】 【萆薢】 【石韦】 【海金沙】 【瞿麦】 【猪苓】 【通草】 【萹蓄】 【地肤子】 【灯心草】 【冬葵子】 【广金钱草】 【连钱草】
📂📝
- 【茯苓】
- 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脾 心 肾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 安神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心悸,失眠。 【其他】 # 凡水湿、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治水气凌心者为宜。 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茯苓配白术 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四君子丸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薏苡仁】
- 薏苡仁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微寒 脾 胃 肺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脾虚泄泻。 湿温病邪在气分。 湿痹,筋脉拘挛。 肺痈,肠痈。 【其他】 # 利水不伤正,健脾不滋腻。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 【泽泻】
- 泽泻 # 别名 建泽泻、福泽泻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肾 膀胱 【功效】 # 利水渗湿 泄热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湿盛泄泻,痰饮 【其他】 # 清泻肾(相)火 与膀胱之热,故下焦湿热、痰饮及相火妄动之证皆可选用 【来源】 # 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 【车前子】
- 车前子 # 【性味归经】 # 甘 寒 肾 肝 肺 【功效】 #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明目 清肺化痰 【主治】 # 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水肿兼热。 暑湿水泻。 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配补肝肾药)。 肺热咳嗽痰多。 【其他】 # 既利水清热而通淋,又实大便而止泻。 治下焦湿热、水肿有热及暑湿水泻。 【来源】 #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 【滑石】
- 滑石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膀胱 肺 胃 【功效】 # 利尿通淋 清解暑热 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主治】 # 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 湿疮,湿疹,痱子。 【其他】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治暑湿、湿温之佳品。 治湿疮、湿疹常用。 先煎。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滑石配生甘草 既清解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六一散 【来源】 #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习称硬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 (Si4O10)(OH)2]。
- 【木通】
- 木通 # 【性味归经】 # 苦 寒 心 小肠 膀胱 【功效】 # 利水通淋 泄热 通经下乳 【主治】 # 湿热淋痛,水肿尿少。 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小肠之心烦尿赤。 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湿热痹痛。 【其他】 # 既为治心火、湿热淋痛之要药, 又为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之佳品。 【来源】 # 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 【金钱草】
- 金钱草 # 【性味归经】 # 甘 咸 微寒 肝 胆 肾 膀胱 【功效】 # 利水通淋 除湿退黄 解毒消肿 【主治】 # 热淋,石淋。 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其他】 # 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石淋之佳品。 治疮肿、 蛇伤所常用。 【来源】 #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 【茵陈】
- 茵陈 # 别名 绵茵陈、茵陈蒿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脾 胃 肝 胆 【功效】 # 清热利湿 退黄 【主治】 # 黄疸。 湿疮,湿疹瘙痒。 【其他】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来源】 # 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 【萆薢】
- 萆薢 # 【性味归经】 # 苦 平 肝 胃 膀胱 【功效】 # 利湿浊 祛风湿 【主治】 # 膏淋,白浊。 湿盛带下。 风湿痹痛。 【其他】 # 为治风湿痹痛之佳品。 治膏淋、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 【来源】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 【石韦】
- 石韦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微寒 肺 膀胱 【功效】 # 利尿通淋 凉血止血 清肺止咳 【主治】 # 血淋,热淋,石淋。 血热崩漏、尿血,吐血、衄血。 肺热咳喘。 【其他】 # 治血淋、尿血尤佳。 【来源】 # 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 【海金沙】
- 海金沙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膀胱 小肠 【功效】 # 利尿通淋 止痛 【主治】 # 热淋,血淋,石淋,膏淋。 水肿。 【其他】 # 为治淋证涩痛之要药。 治血淋、石淋常用,兼尿道涩痛者尤佳。 包煎。 【来源】 #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 【瞿麦】
- 瞿麦 # 【性味归经】 # 苦 寒 心 小肠 膀胱 【功效】 # 利尿通淋 破血通经 【主治】 # 热淋,血淋,石淋 瘀血经闭 【其他】 # 孕妇忌服,妇女经期慎服。 治湿热淋痛常用。 【来源】 #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 【猪苓】
- 猪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肾 膀胱 【功效】 # 利水渗湿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湿盛泄泻。 【其他】 # 为治水湿内停之要药。 水湿内停,无论兼寒兼热皆宜。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 【通草】
- 通草 # 别名 通脱木 【性味归经】 # 甘 淡 微寒 肺 胃 【功效】 # 利水清热 通气下乳 【主治】 # 湿热淋证。 湿温病,水肿尿少。 产后乳汁不下。 【其他】 # 孕妇慎用。 【来源】 # 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 【萹蓄】
- 萹蓄 #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膀胱 【功效】 # 利尿通淋 杀虫止痒 【主治】 # 热淋涩痛 蛔虫病、蛲虫病 皮肤湿疹,阴痒 【其他】 # 【来源】 # 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
- 【地肤子】
- 地肤子 # 【性味归经】 # 甘 苦 辛 寒 肾 膀胱 【功效】 # 利尿通淋 祛风止痒 【主治】 # 热淋。 风疹,湿疹,阴痒,湿疮。 【其他】 # 治热淋及疮疹湿痒之要药。 【来源】 # 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 【灯心草】
- 灯心草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微寒 心 肺 小肠 【功效】 #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主治】 # 热淋 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其他】 # 用量:煎汤 1~3g
- 【冬葵子】
- 冬葵子 # 【性味归经】 # 甘 寒 大肠 小肠 膀胱 【功效】 # 利水通淋 下乳 润肠通便 【主治】 # 湿热淋证,水肿。 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肠燥便秘。 【其他】 # 治淋证涩痛及水肿常用。 【来源】 # 为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实。春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 【广金钱草】
- 广金钱草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凉 肝 肾 膀胱 【功效】 # 清热除湿 利尿通淋 退黄 【主治】 # 石淋,热淋。 水肿尿少。 黄疸尿赤。 【其他】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 【连钱草】
- 连钱草 # 【性味归经】 # 辛 微苦 微寒 肝 肾 膀胱 【功效】 # 利湿通淋 清热解毒 散瘀消肿 【主治】 # 石淋,热淋 湿热黄疸 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其他】 # 【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干燥地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