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半夏】
- 半夏 # 【性味归经】 # 辛 温 有毒 脾 胃 肺 【功效】 #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主治】 #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 痰核,痈疽肿毒。 【其他】 # 内服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 【来源】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 【天南星】
- 天南星 # 【性味归经】 # 苦 辛 温 有毒 肺 肝 脾 【功效】 #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 【主治】 # 顽痰咳嗽。 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喝斜,癫痫,破伤风。 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其他】 # 有毒,尤善祛经络风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生品毒大, 一般不作内服。 【来源】 #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 【芥子】
- 芥子 # 【性味归经】 # 辛 温 肺 【功效】 # 温肺祛痰 利气散结 通络止痛 【主治】 # 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其他】 # 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最宜。 外敷能刺激皮肤引起发疱。 【来源】 #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 【桔梗】
- 桔梗 # 别名 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 【性味归经】 # 辛 苦 平 肺 【功效】 # 宣肺 利咽 祛痰 排脓 【主治】 # 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其他】 # 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桔梗配甘草 即祛痰止咳,又利咽解毒,治咳嗽有痰,咽喉肿痛 玄麦甘桔含片 【来源】 #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 【旋覆花】
- 旋覆花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咸 微温 肺 脾 胃 大肠 【功效】 # 消痰行水 降气止呕 【主治】 # 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噫气,呕吐。 【其他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包煎。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旋覆花配赭石 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旋覆代赭汤 【来源】 #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 【瓜蒌】
- 瓜蒌 # 别名 全瓜蒌、栝楼、药瓜 【性味归经】 # 甘 寒 肺 胃 大肠 【功效】 # 清肺润燥化痰 利气宽胸 消肿散结 润肠通便 【主治】 # 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胸痹,结胸。 乳痈肿痛,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其他】 # 【来源】 #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 【川贝母】
- 川贝母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微寒 肺 心 【功效】 #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痈 【主治】 # 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 疮肿,乳痈,肺痈。 【其他】 # 治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 【来源】 #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 【浙贝母】
- 浙贝母 # 别名 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归经】 # 苦 寒 肺 心 【功效】 # 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 【主治】 # 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其他】 # 反乌头 【来源】 #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 【竹茹】
- 竹茹 # 【性味归经】 # 甘 微寒 肺 胃 胆 【功效】 #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安胎 【主治】 # 肺热咳嗽,咳痰黄稠。 痰火内扰之心烦失眠。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胎热胎动。 【其他】 # 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治胎热胎动所常用。 治痰热咳嗽及胆火挟痰之良药。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干燥中间层。
- 【竹沥】
- 竹沥 # 【性味归经】 # 甘 寒 心 肺 胃 【功效】 # 清热滑痰 【主治】 # 肺热痰壅咳喘。 中风痰迷,惊痛凝狂。 【其他】 # 治疗痰热咳喘、胶结难出之要药。 治痰热蒙蔽清窍之佳品。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以及同属近缘植物的新鲜茎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具有焦香气,以色泽透明为佳。
- 【前胡】
- 前胡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微寒 肺 【功效】 # 降气祛痰 宣散风热 【主治】 # 肺气不降之喘咳痰稠。 风热咳嗽痰多。 【其他】 # 善治外感风热或痰热阻肺之咳喘。 【来源】 #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 【白附子】
- 白附子 # 【性味归经】 # 辛 温 有毒 肝 胃 【功效】 #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主治】 # 中风痰壅,口眼喎斜,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其他】 # 内服宜制用,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来源】 #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 【白前】
- 白前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微温 肺 【功效】 # 降气祛痰 止咳 【主治】 # 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 【其他】 # 微温,凡咳喘无论寒热皆可酌投,属寒者最宜,为肺家要药。 【来源】 # 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
- 【昆布】
- 昆布 # 【性味归经】 # 咸 寒 肝 胃 肾 【功效】 # 清痰软坚 利水消肿 【主治】 # 瘰疬,瘿瘤 脚气浮肿,水肿,小便不利 【其他】 # 【来源】 # 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
- 【海藻】
- 海藻 # 【性味归经】 # 咸 寒 肝 胃 肾 【功效】 # 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主治】 # 瘰疬,瘿瘤。 脚气浮肿,水肿,小便不利。 【其他】 # 治瘰疬瘿瘤所常用。 【来源】 # 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 【天竺黄】
- 天竺黄 # 【性味归经】 # 甘 寒 心 肝 【功效】 # 清热化痰 清心定惊 【主治】 # 痰热惊痫,中风痰壅。 【其他】 # 治痰热惊痫与中风痰壅之要药。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 【黄药子】
- 黄药子 # 【性味归经】 # 苦 寒 有小毒 肺 肝 【功效】 # 化痰软坚散结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主治】 # 瘿瘤。 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血热吐衄、咯血。 【其他】 # 有小毒,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性。 治瘿瘤要药。 【来源】 #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 【瓦楞子】
- 瓦楞子 # 【性味归经】 # 咸 平 肺 胃 肝 【功效】 # 消痰化瘀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主治】 # 顽痰久咳,瘰疬,瘿瘤. 癥瘕痞块。 胃痛泛酸。 【其他】 # 宜打碎先煎。 制酸止痛宜煅用。 为胃痛泛酸所常用。 【来源】 # 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
- 【海蛤壳】
- 海蛤壳 # 【性味归经】 # 苦 咸 寒 肺 胃 【功效】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利尿消肿 制酸止痛 【主治】 # 肺热,痰火咳喘。 瘿瘤,瘰疬,痰核。 水肿,小便不利。 胃痛泛酸。 【其他 # 宜打碎先煎,蛤粉宜包煎。 制酸止痛宜煅用。 【来源】 #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
- 【海浮石】
- 海浮石 # 【性味归经】 # 咸 寒 肺 【功效】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通淋 【主治】 # 肺热咳喘。 瘰疬结核。 淋证。 【其他 # 宜打碎先煎。 治痰热咳喘之要药。 为治瘰疬结核所常用。 【来源】 # 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
- 【礞石】
- 礞石 # 【性味归经】 # 甘 咸 平 肺 心 肝 【功效】 # 消痰下气 平肝镇惊 【主治】 # 顽痰、老痰胶结之气逆咳喘。 惊风抽搐,癫痫发狂。 【其他】 # 煎汤宜打碎布包,先下。用量:煎汤 10~15g,入丸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