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

性能功效 #

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主具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及祛瘀生新等作用。

适用范围 #

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血脉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癥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关节痹痛、痈肿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证。

使用注意 ⚠ #

多耗血动血、破血通经,部分药还有堕胎、消癥作用,妇女月经量多、血虚经闭无瘀及出血无瘀者忌用,孕妇慎用或禁用。

常用药物 #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莪术】 【丹参】 【虎杖】 【益母草】 【桃仁】 【红花】 【牛膝】 【水蛭】 【乳香】 【土鳖虫】 【穿山甲】 【西红花】 【没药】 【姜黄】 【三棱】 【鸡血藤】 【川牛膝】 【苏木】 【五灵脂】 【血竭】 【刘寄奴】 【北刘寄奴】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干漆】 【自然铜

📂📝

【川芎】
川芎 # 【性味归经】 # 辛 温 肝 胆 心包 【功效】 #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头痛,风湿痹痛。 【其他】 # 上行头巅,下走血海,血中之气药, 头痛不离川芎。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川芎配柴胡、香附 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柴胡疏肝散 川芎配菊花 治风热头痛或肝阳头痛皆可投 芎菊上清丸 川芎配红花 善治气滞血瘀诸痛,兼寒者尤宜 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来源】 # 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延胡索】
延胡索 # 别名 元胡、玄胡索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心 肝 脾 【功效】 # 活血 行气 止痛 【主治】 # 血瘀气滞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伤痛等。 【其他】 # 凡疼痛属血瘀气滞者,皆可用之,以兼寒者为佳。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来源】 #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郁金】
郁金 # 别名 黄郁金、黑郁金、玉金 【性味归经】 # 辛 苦 寒 心 肝 胆 肺 【功效】 #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凉血清心 利胆退黄 【主治】 # 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痞块。 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湿热黄疸,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其他】 # 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凡血瘀气滞有热、肝郁化火、血热 出血、热扰心神及湿热郁闭心窍,即可酌选。 【配伍】 # 药物 意义 郁金配石菖蒲 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 具有较强的祛除心经热痰之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等证 【来源】 # 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莪术】
莪术 #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肝 脾 【功效】 #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主治】 # 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 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其他】 # 主治血瘀、气滞与食积之重症,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莪术配三棱 凡血瘀及食积重症均可投 【来源】 # 姜科植物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
【丹参】
丹参 # 别名 紫丹参、赤参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心 肝 【功效】 #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 凉血消痈 【主治】 # 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肝脾肿大,热痹肿痛。 热病高热烦躁、内热心烦, 斑疹,心悸怔忡,失眠。 疮痈肿痛。 【其他】 # 主治血瘀、血热、热扰心神所致诸证,兼治热毒所致的疮痈肿痛。古云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来源】 #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虎杖】
虎杖 #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肝 胆 肺 【功效】 # 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 化痰止咳 泻下通便 【主治】 #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经闭,痛经、癥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肺热咳嗽 热结便秘 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症 【其他】 # 善治血瘀、湿热、肺热、肠热及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又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来源】 # 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及根茎。
【益母草】
益母草 # 别名 坤草、茺蔚、益明 【性味归经】 # 辛 苦 微寒 心 肝 膀胱 【功效】 # 活血祛瘀 利尿消肿 清热解毒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伤痛。 小便不利,水肿。 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其他】 # 善治瘀血经产诸病。 治水瘀互阻之水肿及热毒瘀结之疮疹。 为妇科调经良药。 【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桃仁】
桃仁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平 心 肝 肺 大肠 【功效】 #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 【主治】 #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肿痛。 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咳喘。 【其他】 # 为血瘀诸证要药。 为治燥秘、肠痈、肺痈、咳喘所常用。 用时捣碎。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红花】
红花 # 别名 草红花、红蓝花 【性味归经】 # 辛 温 心 肝 【功效】 #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主治】 #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 胸痹心痛,癥瘕积聚,跌打肿痛。 斑疹色暗(配清热凉血解毒药)。 【其他】 # 孕妇忌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红花配桃仁 活血祛瘀力增强,凡瘀血证即可投用 血府逐瘀汤 【来源】 #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牛膝】
牛膝 # 别名 怀牛膝 【性味归经】 # 苦 甘 酸 平 肝 肾 【功效】 # 活血通经 利尿通淋 引血下行 补肝肾 强筋骨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癥瘕,跌打伤痛。 小便不利,淋证涩痛,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 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痿证。 【其他】 # 引药下行,为治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之要药。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宜生用; 强筋骨,补肝肾宜酒炙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牛膝配苍术、黄柏 不但清热燥湿力强,而且善走下焦,故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等 四妙丸 【来源】 #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水蛭】
水蛭 # 【性味归经】 # 咸 苦 平 有小毒 肝 【功效】 # 破血逐瘀 通经 【主治】 # 血滞经闭,癫瘕积聚,跌打损伤。 【其他】 # 为破血逐瘀消癥之良药。 有小毒。 【来源】 # 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乳香】
乳香 #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心 肝 脾 【功效】 #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主治】 # 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胸胁脘腹刺痛,跌打伤痛。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肠痈,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 【其他】 # 为外伤科要药。 入煎剂常致汤液混浊,多服易致呕吐,用量不宜过大。 胃弱呕吐者慎服,孕妇及无血滞者不宜用,疮疡溃后勿服,脓多勿敷。 【来源】 # 为橄揽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的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树脂(油胶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土鳖虫】
土鳖虫 # 别名 地鳖虫、䗪虫、地鳖 【性味归经】 # 咸 寒 有小毒 肝 【功效】 # 破血逐瘀 续筋接骨 【主治】 # 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痞块。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其他】 # 【来源】 # 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穿山甲】
穿山甲 # 【性味归经】 # 咸 微寒 肝 胃 【功效】 # 活血消癥 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主治】 # 瘀血经闭,癥瘕痞块,跌打肿痛。 痹痛拘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乳汁不下。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其他】 # 外科消肿排脓之佳品。 为妇科通经下乳之良药。 治闭经、癥瘕常用。 【来源】 # 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
【西红花】
西红花 # 别名 藏红花、番红花 【性味归经】 # 甘 寒 心 肝 【功效】 # 活血祛瘀 凉血解毒 解郁安神 【主治】 #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伤痛。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其他】 # 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常用。 另煎或沸水泡服。用量:煎汤 1~3g 孕妇慎用。 【来源】 #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没药】
没药 # 【性味归经】 # 辛 苦 平 心 肝 脾 【功效】 #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主治】 # 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胸胁脘腹刺痛,跌打伤痛。 风湿痹痛,麻木拘挛。 肠痈,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 【其他】 # 治内外瘀滞诸痛及痈疽肿痛所常用。 【来源】 # 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油胶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姜黄】
姜黄 #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肝 脾 【功效】 #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主治】 #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刺痛、 经闭、痛经。 跌打瘀痛,风湿痹痛,肩臂痛。 疮肿。 【其他】 # 治风湿肩臂痛,以寒凝阻络者最佳 【来源】 # 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三棱】
三棱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平 肝 脾 【功效】 #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主治】 # 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 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其他】 # 凡血瘀、气滞、食积重症可投。醋制可增强其止痛之功。 【来源】 #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
【鸡血藤】
鸡血藤 # 【性味归经】 # 苦 微甘 温 肝 肾 【功效】 # 活血补血 调经止痛 舒筋活络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跌打损伤。 血虚萎黄。 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 【其他】 # 【来源】 #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川牛膝】
川牛膝 # 【性味归经】 # 甘 微苦 平 肝 肾 【功效】 # 逐瘀通经 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 引血下行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关节痹痛,跌打伤痛。 小便不利,淋浊涩痛。 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其他】 #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 【来源】 # 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苏木】
苏木 # 【性味归经】 # 甘 咸 微辛 平 心 肝 脾 【功效】 # 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 【主治】 #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其他】 # 【来源】 # 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五灵脂】
五灵脂 # 【性味归经】 # 苦 甘 温 肝 脾 【功效】 # 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解蛇虫毒 【主治】 # 血滞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胸胁脘腹刺痛。 瘀滞崩漏。 蛇虫咬伤。 【其他】 # 【来源】 # 本品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
【血竭】
血竭 # 别名 麒麟竭、麒麟血 【性味归经】 # 甘 咸 平 心 肝 【功效】 # 活血定痛 化瘀止血 生肌敛疮 【主治】 # 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癥瘕痞块,胸腹刺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其他】 # 用量:研末 1~2g
【刘寄奴】
刘寄奴 # 【性味归经】 # 苦 辛 温 心 肝 脾 【功效】 # 破血通经 散寒止痛 消食化积 【主治】 # 经闭,产后腹痛,癥瘕。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其他】 # 食积泻痢者宜用。 【来源】 #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北刘寄奴】
北刘寄奴 # 【性味归经】 # 苦 凉 脾 胃 肝 胆 【功效】 #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 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主治】 # 跌打损伤,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癥瘕积聚 外伤出血,血痢,血淋 湿热黄疸,水肿,白带过多 【其他】 # 【来源】 # 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干燥全草。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 别名 王不留、留行子 【性味归经】 # 苦 平 肝 胃 【功效】 # 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 利尿通淋 【主治】 # 血瘀痛经、经闭,难产。 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淋证涩痛,小便不利。 【其他】 # 活血通经下乳之良药,治乳汁不下及乳痈常用。 【来源】 #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月季花】
月季花 # 【性味归经】 # 甘 微苦 温 肝 【功效】 # 活血调经 疏肝解郁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肝郁胸胁胀痛。 【其他】 # 治肝郁血滞有寒者常用。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月季的干燥花。
【干漆】
干漆 #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有小毒 肝 胃 【功效】 # 破血祛瘀 杀虫 【主治】 # 经闭,癥瘕积聚。 虫积腹痛。 【其他】 # 有小毒。烧枯或炒至焦枯黑烟尽,减毒性。用量:煎汤 2~5g, 入丸散 0.
【自然铜】
自然铜 # 【性味归经】 # 辛 平 肝 【功效】 #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主治】 #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其他】 # 接骨疗伤常用药,打碎先煎; 醋淬研细末入散剂。用量:煎汤 3~9g,散剂每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