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
别名
山栀子
、山栀
【性味归经】 #
【功效】 #
泻火除烦 清热利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主治】 #
- 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 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 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其他】 #
- 清心肺三焦之火而泻火除烦解毒、凉血止血。
- 清利膀胱湿热与清泻滑利大肠。
- 导湿热火毒外出,利小便、缓通便、退黄疸。
【配伍】 #
药物 | 意义 | 例举 |
---|---|---|
栀子配淡豆豉 |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 栀子豉汤 |
栀子配茵陈 | 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 茵栀黄口服液 |
栀子配黄柏 | 治湿热黄疸,心烦尿赤效佳 | 黄连解毒汤 |
【来源】 #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
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 6 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 1 条明显的纵脉纹。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具 2~3 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指标成分】 #
栀子苷-环烯醚萜苷
【炮制方法】 #
清炒法(炒/焦栀子、栀子炭)
炮制品 | 炮制作用 | 适应证 |
---|---|---|
生栀子 | 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 温病高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 |
炒/焦栀子 | 清热除烦;苦寒之性减弱,对胃的刺激减小,但炒的比焦的苦寒之性略强 | 热郁心烦,肝热目赤 |
栀子炭 | 善于凉血止血 | 出血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