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
金银花 # 别名 忍冬花、双花、二花、银花 【性味归经】 # 甘 寒 肺 胃 大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主治】 # 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热毒泻痢。 【其他】 # 凡热毒或风热所致病证皆可投用,解散热毒之良药。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金银花配连翘 能治外感风热,又治咽喉红肿、热毒痈肿及内痈无论兼表与否皆宜 银翘解毒丸 【来源】 #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连翘】
连翘 #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肺 心 小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主治】 # 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 热淋涩痛。 【其他】 # 疮家圣药, 凡热毒、风热、湿热、 肿结皆宜。 【来源】 #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蒲公英】
蒲公英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寒 肝 胃 【功效】 #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 【主治】 # 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 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其他】 # 内、外痈皆宜,但以外痈为主,乳痈尤佳,内服外用皆效。为治疮肿之良药。 治火毒咽痛、目赤及湿热黄疸、淋痛。 【来源】 #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大青叶】
大青叶 # 【性味归经】 # 苦 寒 心 肺 胃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主治】 # 温病热入血分之高热、神昏、发斑。 丹毒,咽喉肿痛、口疮、痄腮、痈肿疮毒。 【其他】 # 主清解心胃热毒,长于凉血消斑,为治温病高热斑疹之要药, 治咽痛口疮常用。 【来源】 #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板蓝根】
板蓝根 # 【性味归经】 # 苦 寒 心 肝 胃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主治】 # 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疹。 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役。 【其他】 # 治温病斑疹、吐衄、热毒咽痛,丹毒,痄腮之要药,尤善治咽喉肿痛与颜面丹毒(大头瘟疫) 【来源】 #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牛黄】
牛黄 # 【性味归经】 # 苦 凉 肝 心 【功效】 #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 【主治】 # 热毒疮肿,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瘰疬。 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痰热癫痫。 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 【其他】 # 凉开之要药。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牛黄配珍珠 能清热解毒生肌,可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能清心凉肝、化痰开窍,可治痰热神昏、中风痰迷 小儿化毒散 安宫牛黄丸 【来源】 #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鱼腥草】
鱼腥草 # 【性味归经】 # 辛 微寒 肺 膀胱 【功效】 #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主治】 # 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热毒疮疡,湿热泻痢。 热淋涩痛。 【其他】 # 凡痈肿疮毒无论内外均治,最善治肺痈、 咽肿、热咳、热淋, 兼表邪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鱼腥草配桔梗 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复方鲜竹沥液 【来源】 #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射干】
射干 # 【性味归经】 # 苦 寒 肺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主治】 # 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瘀者尤宜)。 痰多咳喘。 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癥瘕。 【其他】 # 善治热结痰瘀之咽喉肿痛、痰饮咳喘(喉中辘辘如水鸡声)、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癥瘕等。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射干配麻黄 治热结痰瘀之痰饮咳喘,喉中辘辘如水鸡声效佳 鹭鸶咯丸 |
【白头翁】
白头翁 # 【性味归经】 # 苦 寒 胃 大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主治】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疾。 【其他】 # 即治热毒血痢、又治休息痢(阿米巴痢疾),症重者尤宜。 【来源】 #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败酱草】
败酱草 # 【性味归经】 # 辛 苦 微寒 胃 大肠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主治】 # 肠痈,肺痈,肝痈,痈肿疮毒。 血滞胸痛、腹痛,产后瘀阻腹痛。 【其他】 # 主治肠痈腹痛,兼治肝痈、肺痈及血瘀胸腹痛。 【配伍】 # 药物 意义 败酱草配生薏苡仁 善治肠痈腹痛、兼治肝痈,肺痈,或兼脾虚者尤宜 【来源】 #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青黛】
青黛 # 【性味归经】 # 咸 寒 肝 肺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定惊 【主治】 # 热毒发斑,血热吐血、咯血、衄血等证。 小儿急惊发热抽搐。 肝火扰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痄腮肿痛、喉痹,火毒痈疮。 【其他】 # 治温病斑疹、血热吐衄、肝热惊病、肝火扰肺之要药。 用量:冲服或入丸散 1.
【重楼】
重楼 # 别名 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有小毒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 【主治】 # 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小儿惊风抽搐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其他】 # 有小毒 为治毒蛇咬伤之要药 【来源】 # 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白鲜皮】
白鲜皮 # 【性味归经】 # 苦 寒 脾 胃 膀胱 小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 止痒 【主治】 # 湿热疮疹,疥癣瘙痒。 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其他】 # 诸黄风痹之要药,治湿热疮疹、疥癣、湿热黄疸及风湿热痹常用。 【来源】 #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穿心莲】
穿心莲 # 【性味归经】 # 苦 寒 肺 胃 大肠 小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燥湿 【主治】 # 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 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 【其他】 # 凡热毒、湿热所致病证,无论在上在下在 里在表均可选用。 解蛇毒。 【来源】 # 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半边莲】
半边莲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寒 心 小肠 肺 【功效】 #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主治】 # 毒蛇咬伤,蜂蝎刺蜇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尿少 【其他】 # 【来源】 # 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半枝莲】
半枝莲 # 【性味归经】 # 辛 苦 寒 肺 肝 肾 【功效】 # 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 利水消肿 【主治】 # 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癌肿。 跌打损伤,吐血衄血。 大腹水肿,血淋涩痛。 【其他】 # 【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
【土茯苓】
土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肝 胃 【功效】 # 解毒利湿 通利关节 【主治】 # 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淋浊带下、脚气,湿疹,湿疮。 【其他】 # 利湿有余而清热力甚弱,兼利关节,善治疮疹湿痒、湿痹。 凡湿毒、梅毒、汞毒所致病证皆宜。 【来源】 #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山豆根】
山豆根 # 别名 广豆根、南豆根 【性味归经】 # 苦 寒 有毒 肺 胃 心 【功效】 #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主治】 # 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牙龈肿痛,痈肿疮毒,湿热黄疸。 【其他】 # 有毒,用量:煎汤 3~6g,或磨汁服,因人施治。 【来源】 # 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马齿苋】
马齿苋 # 【性味归经】 # 酸 寒 大肠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通淋 【主治】 # 热毒血痢,热毒疮疡。 血热崩漏、便血。 热淋,血淋。 【其他】 # 【来源】 # 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
【大血藤】
大血藤 # 别名 红藤、血藤、活血藤 【性味归经】 # 苦 平 大肠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祛风通络 【主治】 # 肠痈腹痛,痈肿疮毒。 跌打损伤,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风湿痹痛。 【其他】 # 孕妇慎服。 【来源】 #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寒 肺 胃 大肠 小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 【主治】 # 痢肿疮毒,咽喉肿痛,肠痈,毒蛇咬伤。 热淋涩痛,小便不利。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 【其他】 # 【来源】 # 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
【野菊花】
野菊花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微甘 微寒 肺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主治】 # 疔疮痈肿。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其他】 # 【来源】 # 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地锦草】
地锦草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平 肝 胃 大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 利湿退黄 【主治】 # 热毒泻痢,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湿热黄疸 【其他】 # 凡热毒、血瘀、出血、 湿热所致病证均宜 【来源】 # 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 【性味归经】 # 苦 辛 寒 心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主治】 # 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 目赤肿痛。 毒蛇咬伤。 【其他】 # 【来源】 #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金荞麦】
金荞麦 # 【性味归经】 # 苦 平 肺 脾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健脾除湿 【主治】 # 肺痈,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热毒痢疾,痈肿疮毒,瘰疬,蛇虫咬伤。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 【其他】 # 为治肺痈、肺热咳痰之要药。 【来源】 # 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鸦胆子】
鸦胆子 # 【性味归经】 # 苦 寒 有小毒 大肠 肝 【功效】 # 清热解毒 燥湿杀虫 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主治】 # 热毒血痢、休息痢。 疟疾。 赘疣,鸡眼(外用)。 【其他】 # 有毒, 用量:每次 10~15 粒(治疟疾)或 10~30 粒(治痢),或 0.
【垂盆草】
垂盆草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凉 肝 胆 小肠 【功效】 #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主治】 # 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湿热黄疸,水肿兼热,小便不利。 【其他】 # 【来源】 # 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秦皮】
秦皮 # 【性味归经】 # 苦 涩 寒 大肠 肝 胆 【功效】 # 清热解毒 燥湿止带 清肝明目 【主治】 # 湿热泻痢。 赤白带下。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其他】 # 为治热毒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为治湿热带下之佳品。 治目赤肿痛所常用。 【来源】 #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马勃】
马勃 # 【性味归经】 # 辛 平 肺 【功效】 # 清肺解毒 利咽 止血 【主治】 # 风热或肺热咽喉肿痛、咳嗽 失音 血热吐衄,外伤出血 【其他】 # 【来源】 # 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木蝴蝶】
木蝴蝶 # 别名 玉蝴蝶、千张纸、云故纸、白故纸 【性味归经】 # 苦 甘 凉 肺 肝 胃 【功效】 # 清热利咽 疏肝和胃 【主治】 # 咽喉肿痛,音哑。 肝胃气痛。 【其他】 # 【来源】 # 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