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
别名
紫油肉桂
【性味归经】 #
【功效】 #
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
【主治】 #
-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 宫冷、畏寒肢冷。
- 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 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 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 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 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其他】 #
- 长于益阳消阴、 缓补肾阳或引火归元。
- 为补火助阳之要药。
- 用量: 煎汤 2~5g,研末 1~2g
【配伍】 #
药物 | 意义 | 例举 |
---|---|---|
肉桂配附子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阳虚衰、肾阳衰及里寒重症可用 | 金匮肾气丸 |
【来源】 #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用时捣碎)
【产地】 #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
【采收加工】 #
宜秋、冬季节采收。
- 桂通
官桂
: 为剥取栽培 5~6 年生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呈筒状。- 企边桂: 为剥取 10 年生以上的干皮,压制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 板桂: 为剥取老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 桂碎: 为在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性状鉴别】 #
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两层中间有 1 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显微鉴别】 #
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石细胞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
【指标成分】 #
桂皮醛-芳香族有机酸;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