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主治】 #
- 气虚欲脱证。
- 脾气虚弱之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 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 热病津伤之口渴,消渴证。
-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其他】 #
- 补气强身之要药。用量:煎汤 3~9g,大补元气可用 15~30g;研粉一次 1g,一日 2 次
- 用药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配伍】 #
药物 | 意义 | 例举 |
---|---|---|
人参配附子 | 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 参附汤 |
人参配蛤蚧 | 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 参蛤散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 | 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 生脉饮 |
人参配鹿茸 | 治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证 | |
人参配核桃仁 | 治肺肾两虚之喘咳证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者为
园参
;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
,习称籽海
。
【产地】 #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多在秋季采挖,栽培者以 6 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性状鉴别】 #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芋)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显微鉴别】 #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木栓细胞表面观为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指标成分】 #
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e、人参皂苷 Rb1
四环三萜皂苷
达玛烷型。
【药理作用】 #
增强免疫功能
人参皂苷
、人参多糖
;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强心、抗休克;扩血管、调节血压。
【炮制方法】 #
炮制品 | 炮制作用 |
---|---|
生晒参 | 偏于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 |
红参 | 性味甘、微苦,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