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托疮毒 调冲任
【主治】 #
- 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 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神疲羸瘦、眩晕耳鸣,小儿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 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 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其他】 #
- 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之首选。
- 强筋健骨、调理冲任,治冲任虚寒之崩漏带下。
- 温补而托疮毒,治阴疽内陷。
- 冲服。用量:研末 1~2g
【来源】 #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
花鹿茸(黄毛茸)
,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
【产地】 #
花鹿茸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
【采收加工】 #
清明后 45~60 天锯取,过时则骨化为角。
【性状鉴别】 #
花鹿茸:
二杠
(1 个分枝),主枝习称大挺
;离锯口约 1cm 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三岔
(2 个分枝),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砍茸:花鹿茸为带头骨的茸。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 1 对弧形骨,习称
虎牙
。 马鹿茸:单门
(1 个侧枝);莲花
(2 个侧枝);三岔
(3 个侧枝);四岔
(4 个侧枝);东马鹿茸四岔
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