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 #
性能功效 #
药味多苦,多入脾胃或大肠经,对人体肠道寄生虫有毒杀作用,功善驱虫或杀虫。
适用范围 #
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
使用注意 ⚠ #
- 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
- 部分药有毒,应用时应注意剂量,以免中毒。
- 在发热或腹痛较剧时,宜先清热或止痛,待缓解后再使用驱虫药。
- 孕妇及老弱患者应慎用。
常用药物 #
📂📝
- 【使君子】
- 使君子 # 【性味归经】 # 甘 温 脾 胃 【功效】 # 杀虫消积 【主治】 #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积。 【其他】 # 治蛔虫、蛲虫病之佳品。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忌大量服用,服药时忌饮茶。用量:煎汤 9~12g,小儿每岁每天 1~1.
- 【苦楝皮】
- 苦楝皮 # 【性味归经】 # 苦 寒 有毒 脾 胃 肝 【功效】 # 杀虫 疗癣 【主治】 # 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 头癣,疥疮。 【其他】 # 苦寒有毒。 【来源】 # 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 【槟榔】
- 槟榔 # 别名 花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性味归经】 # 苦 辛 温 胃 大肠 【功效 # 杀虫 消积 行气 利水 截疟 【主治】 # 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 食积气滞之腹胀便秘, 泻痢里急后重。 水肿,脚气浮肿。 疟疾。 【其他】 # 煎汤 3~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 30~60g 【配伍】 # 药物 意义 槟榔配常山 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来源】 #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 【贯众】
- 贯众 #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 有小毒 肝 胃 【功效】 # 杀虫 清热解毒 止血 【主治】 # 钩虫病,绦虫病,蛲虫病。 风热感冒,温毒斑疹, 痄腮。 预防麻疹、流感、流脑。 血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 【其他】 # 苦寒有小毒,驱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用量:煎汤 5~10g 【来源】 #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 【雷丸】
- 雷丸 # 【性味归经】 # 苦 寒 有小毒 胃 大肠 【功效】 # 杀虫 消积 【主治】 # 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小儿疳积。 【其他】 # 苦寒有小毒,其杀虫成分为蛋白酶,一般研粉或入丸剂,入煎剂无驱绦虫作用。 用量:内服 15~21g,研粉或入丸剂每次 5~7g(驱杀绦虫 12~18g) 【来源】 # 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 【鹤草芽】
- 鹤草芽 # 【性味归经】 # 苦 涩 凉 肝 小肠 大肠 【功效】 # 杀虫 【主治】 # 绦虫病 【其他】 # 治绦虫病之要药。用量:成人每次 30~50g;小儿按体重 0.
- 【南瓜子】
- 南瓜子 # 【性味归经】 # 甘 平 胃 大肠 【功效】 # 杀虫 【主治】 # 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其他】 # 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冷开水调服,也可取仁嚼服。 用量:研细粉 60-120g 【来源】 #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的种子。
- 【榧子】
- 榧子 # 【性味归经】 # 甘 平 肺 胃 大肠 【功效】 # 杀虫 消积 润肠通便 润肺止咳 【主治】 # 虫积腹痛。 肠燥便秘。 肺燥咳嗽。 【其他】 # 治虫积腹痛常用。 用量: 煎服 10~15g,嚼服每次 15g 【来源】 # 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