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
别名
花槟榔
、大腹子
、海南子
【性味归经】 #
【功效 #
杀虫 消积 行气 利水 截疟
【主治】 #
- 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
- 食积气滞之腹胀便秘, 泻痢里急后重。
- 水肿,脚气浮肿。
- 疟疾。
【其他】 #
煎汤 3~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 30~60g
【配伍】 #
药物 | 意义 |
---|---|
槟榔配常山 | 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
【来源】 #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
主产于海南、广东。
【性状鉴别】 #
呈扁球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 #
内胚乳细胞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种皮石细胞纺锤形、长条形或多角形,壁不甚厚,有的内含红棕色物。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内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
【指标成分】 #
槟榔碱-简单吡啶类生物碱
【炮制方法】 #
清炒法(焦/炒槟榔)
炮制品 | 炮制作用 | 适应证 |
---|---|---|
生品 | 杀虫破积,降气行水,截疟力胜 | 寄生虫、水肿、脚气、疟疾 |
焦/炒槟榔 | 可缓和药性,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长于消食导滞。 | 食积不消,泄痢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