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 #
✅ 气 #
气的生成/来源 #
先天之气 #
先天之精所化生。
后天之气 #
- 自然界清气:肺的呼吸。
- 水谷精微:脾胃运化水谷所化生。
气的分类与分布
👉 元气 #
别称 #
又称
原气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成 #
先天之精化生,受水谷精气的补充。
分布 #
根于肾,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功能 #
- 推动生长发育。
- 激发各种生理功能。
👉 宗气 #
别称 #
在胸中积聚之处称
气海
膻中
。生成 #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
分布 #
肺与息道,贯注心脉,布散全身。
功能 #
- 走息道以行呼吸。
- 贯心脉以行气血。
👉 营气 #
别称 #
又称
荣气
,行于脉内属阴,又称营阴
。生成 #
水谷精气化生。
分布 #
全身血脉之中。
功能 #
- 营养人体。
- 化生血液。
👉 卫气 #
别称 #
行于脉外属阳,又称
卫阳
。生成 #
水谷精气化生。
分布 #
皮肤、肌肉之间,布散全身。
功能 #
-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 温养人体。
- 调节控制汗孔,维持体温的恒定。
气的功能 #
推动作用 #
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功能。
- 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活动。
- 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温煦作用 #
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 维持体温恒定。
- 为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热量。
- 为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提供热量。
防御作用 #
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的功能。
- 护卫肌表,防止邪侵。
- 与侵人体内的邪气斗争。
固摄作用 #
固摄精微物质防止流失; 维持脏腑器官的位置。
- 固摄血液,防止溢出。
- 固摄其他液态物质,防止外泄和流失。
- 维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稳定。
- 维持胎儿在胞内安定。
气化作用 #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气的运行 #
称作气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体现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中。 例如,肺主呼吸,有出有入,有宣有降,肺主呼气(出)、肾主纳气(入),心火下降、肾水升腾、以及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等。
-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状态,称为
气机调畅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 血 #
血的生成 #
- 水谷精微化生。
- 肾中精气化生(精血互生)。
血的运行 #
-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 肺朝百脉:合成宗气,助心行血。
-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
- 脾统血。
血的功能 #
- 营养和滋润作用。
-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气与血的关系 #
气为血之帅 #
依据 | 应用 |
---|---|
气能生血 | 治血虚,在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 。 |
气能行血 | 治血行失常,配以降气、理气、补气药。 |
气能摄血 | 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 |
血为气之母 #
血能载气 – 大出血时,导致气大量流失而昏迷。
血能生气 – 血为气提供营养。血虚时,气亦衰。
✅ 津液 #
津液的分布 #
起滋润作用 #
津 –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
起濡养作用 #
液 –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
津液的代谢 #
肺 – 宜发;肃降;呼气。
脾 – 脾运化水湿;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宜发。
肾 – 依靠肾的蒸腾和气化。
三焦 – 水液运行的通道。
津液的功能 #
- 滋润和濡养作用。
- 化生血液。
- 运输代谢废料。
✅ 气与津液的相互联系 #
- 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 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