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五味子 # 别名 辽五味子、北五味子、五梅子 【性味归经】 # 酸 温 肺 肾 心 【功效】 # 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滋肾宁心 【主治】 # 肺虚久咳或肺肾不足之咳喘。 津伤口渴,消渴。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肾虚遗精、滑精。 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 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其他】 # 上能滋肾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 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 为补虚强壮收涩之要药。 【来源】 #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
五味子 # 别名 辽五味子、北五味子、五梅子 【性味归经】 # 酸 温 肺 肾 心 【功效】 # 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滋肾宁心 【主治】 # 肺虚久咳或肺肾不足之咳喘。 津伤口渴,消渴。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肾虚遗精、滑精。 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 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其他】 # 上能滋肾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 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 为补虚强壮收涩之要药。 【来源】 #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
斑蝥 # 【性味归经】 # 辛 热 有大毒 肝 胃 肾 【功效】 # 攻毒蚀疮 破血逐瘀 散结消癥 【主治】 # 痈疽不溃,恶疮死肌,顽癣,瘰疬。 血瘀经闭、癥瘕。 【其他】 # 有大毒,内服入丸散,外涂皮肤,即能发赤起疱,只宜小面积暂用。 用量:丸散 0. ...
独活 # 【性味归经】 # 辛 苦 微温 肾 肝 膀胱 【功效】 # 祛风湿 止痛 解表 【主治】 # 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表证夹湿。 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其他】 # 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 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独活配羌活 走里达表,散风寒湿、通痹止痛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在上在下均可 羌活胜湿汤 独活配桑寄生 既祛风寒湿,又能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可投 独活寄生汤 【来源】 #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
甘遂 # 【性味归经】 # 苦 甘 寒 有毒 肺 肾 大肠 【功效】 #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主治】 # 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风痰癫痫。 痈肿疮毒。 【其他】 # 为治水肿、风痰癫痫及疮毒之猛药。 【【来源】 #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
生地黄 # 【性味归经】 # 甘 苦 寒 心 肝 肾 【功效】 #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润肠 【主治】 # 温病热入营血证。 血热吐衄、尿血、崩漏下血。 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 阴虚肠燥便秘。 【其他】 # 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长于滋阴,炒炭多用于止血。 【来源】 #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
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脾 心 肾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 安神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心悸,失眠。 【其他】 # 凡水湿、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治水气凌心者为宜。 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茯苓配白术 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四君子丸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附子 # 别名 川附子、淡附片、炮附子 【性味归经】 # 辛 大热 有毒 心 肾 脾 【功效】 #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主治】 # 亡阳欲脱。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心阳衰弱之心悸、胸痹。 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其他】 #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附子配干姜 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四逆汤 附子配细辛麻黄 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来源】 #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
鹿茸 # 【性味归经】 # 甘 咸 温 肝 肾 【功效】 #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托疮毒 调冲任 【主治】 # 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神疲羸瘦、眩晕耳鸣,小儿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其他】 # 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之首选。 强筋健骨、调理冲任,治冲任虚寒之崩漏带下。 温补而托疮毒,治阴疽内陷。 冲服。用量:研末 1~2g 【来源】 #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
地骨皮 # 【性味归经】 # 甘 寒 肺 肝 肾 【功效】 # 退虚热 凉血 清肺降火 生津 【主治】 # 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小儿疳热。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肺热咳嗽。 内热消渴。 【其他】 # 治有汗骨蒸最宜。 治血热出血可选。 治肺热咳嗽常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地骨皮配桑白皮 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泻白散 【来源】 # 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
熟地黄 # 【性味归经】 # 甘 微温 肝 肾 【功效】 # 补血滋阴 补精益髓 【主治】 #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 肾阴不足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精血亏虚之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其他】 # 治血虚精亏或阴液不足之要药 其他详见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