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 微苦, 微温
,

人参 # 【性味归经】 # 甘 微苦 微温 脾 肺 【功效】 #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主治】 # 气虚欲脱证。 脾气虚弱之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热病津伤之口渴,消渴证。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其他】 # 补气强身之要药。用量:煎汤 3~9g,大补元气可用 15~30g;研粉一次 1g,一日 2 次 用药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人参配附子 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参附汤 人参配蛤蚧 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参蛤散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 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生脉饮 人参配鹿茸 治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证 人参配核桃仁 治肺肾两虚之喘咳证 【来源】 #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者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使君子】

,
,

使君子 # 【性味归经】 # 甘 温 脾 胃 【功效】 # 杀虫消积 【主治】 #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积。 【其他】 # 治蛔虫、蛲虫病之佳品。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忌大量服用,服药时忌饮茶。用量:煎汤 9~12g,小儿每岁每天 1~1. ...

【半夏】

, , 有毒
, ,

半夏 # 【性味归经】 # 辛 温 有毒 脾 胃 肺 【功效】 #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主治】 #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 痰核,痈疽肿毒。 【其他】 # 内服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 【来源】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

【大黄】

,
, , 大肠, ,

大黄 # 别名 川军、生军、锦纹、将军 【性味归经】 # 苦 寒 脾 胃 大肠 肝 心 【功效】 #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主治】 # 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火热上攻目赤、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 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其他】 # 素有将军之称。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大黄配芒硝 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承气汤 大黄配巴豆、干姜 巴豆得大黄,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来源】 #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与根茎。 ...

【山楂】

, , 微温
, ,

山楂 # 【性味归经】 # 酸 甘 微温 脾 胃 肝 【功效】 # 消食化积 活血散瘀 【主治】 # 食滞不化,肉积不消,泻痢腹痛。 瘀血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 疝气偏坠胀痛。 【其他】 # 治各种积食,尤善治油腻肉积。 治血瘀痛经、经闭等。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山楂配神曲、麦芽 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酌投。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 小儿消食片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

【当归】

, ,
, ,

当归 # 别名 秦当归、云当归、川当归 【性味归经】 # 甘 辛 温 肝 心 脾 【功效】 # 补血活血 通经止痛 润肠通便 【主治】 #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 痈疽疮疡。 血虚肠燥便秘。 【其他】 # 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为内科补血之佳品。 为外科、伤科消肿疗伤所常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当归配黄芪 益气生血力强,治血虚或气血双亏证每投 当归补血口服液 【来源】 # 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第二年秋末,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

【火麻仁】

,
, 大肠

火麻仁 # 【性味归经】 # 甘 平 脾 大肠 【功效】 # 润肠通便 【主治】 # 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其他】 # 善润燥滑肠兼补虚, 体虚肠燥者最宜。 【来源】 # 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

【苍术】

, ,
,

苍术 # 别名 茅苍术 【性味归经】 # 辛 苦 温 脾 胃 【功效】 # 燥湿健脾 祛风湿 发汗 明目 【主治】 # 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湿盛脚气,痿证。 夜盲,眼目昏涩。 【其他】 # 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为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所常用,尤宜寒湿困脾者。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苍术配厚朴、陈皮 温燥除湿力强,且善行气,故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香砂平胃丸 【来源】 #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

【茯苓】

, ,
, ,

茯苓 # 【性味归经】 # 甘 淡 平 脾 心 肾 【功效】 # 利水渗湿 健脾 安神 【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心悸,失眠。 【其他】 # 凡水湿、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治水气凌心者为宜。 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茯苓配白术 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四君子丸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附子】

, 大热, 有毒
, ,

附子 # 别名 川附子、淡附片、炮附子 【性味归经】 # 辛 大热 有毒 心 肾 脾 【功效】 #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主治】 # 亡阳欲脱。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心阳衰弱之心悸、胸痹。 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其他】 #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 【配伍】 # 药物 意义 例举 附子配干姜 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四逆汤 附子配细辛麻黄 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来源】 #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