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 历代本草代表作 #

名称年代及作者药味数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汉代 多人3651. 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并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 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
陶弘景
7301.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的方法;
2.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又《唐本草》
隋唐 长孙无忌
李劼、苏敬等 21 人主持编写
8501. 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
专著先例;
2.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
药典性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
宋代 唐慎微载药 1746
附方 3000 余首
1.图文对照,方药并收,
资料翔实,医药结合;
2.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明代 李时珍52 卷,载药 1892 种,
附方 11000 余首,
绘药图 1100 余幅
1.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
16 部共 60 类,
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古本草载药数最多;
2. 集我国 16 世纪以前药学
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
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 赵学敏10 卷,载药 921
新增 716
1.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2. 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
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
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中华本草》当代载药 8980
备考 571 种,
插图 8534
全书共 34 卷,后 4 卷为
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 1 卷。
2005 年出版了苗药卷。全面
总结了中华民族 2000 余年来
传统药学成 就,集中反映 20
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

中药性能与功效 #

👉 四气 #

四种药性,此外,还有平性等。

  1. 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
flowchart TD
subgraph "热证:气分高热"
   a("疗热以寒药")
   b("`清热、泻火、
   凉血、解热毒`")
   f("不良反应:伤阳助寒")
   a -- "石膏、板蓝根" --> b -- "属阴" --> f
end

subgraph "寒证:亡阳欲脱"
   c("疗寒以热药")
   d("`温里散寒、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g("不良反应:伤阴助火")
   c -- "附子、干姜" --> d -- "属阳" --> g
end
  1. 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
flowchart LR
   A("大寒证:亡阳证")
   B("大热药:附子、肉桂")
   A --> B

   C("微寒证:中寒腹痛")
   D("温性药:煨姜")
   C --> D
  1. 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

  2. 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必要时加以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 五味 #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发散:治表证解表药:荆芥薄荷
行气:治气滞活血化瘀药:川芎
活血:治血瘀理气药:香附
芳香:
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
辟秽、开窍、醒脾
芳香化湿药:藿香
芳香辟秽:苏合香
芳香开窍:麝香
芳香醒脾:佩兰
不良反应: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芳香味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能补:补虚黄芪熟地黄枸杞子核桃仁
能缓:缓急甘草
能和:和中、调和药性甘草饴糖
甘能解毒甘草蜂蜜
甘质润:润燥
不良反应:甘味多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甘味,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能渗、能利:渗湿利水利水渗湿药:猪苓茯苓
不良反应: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收涩药: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山茱萸
酸生津,安蛔乌梅木瓜
不良反应:敛邪,实邪勿用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能收,能敛龙骨赤石脂乌贼骨
不良反应:敛邪,实邪勿用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能软:软坚散结昆布海藻鳖甲
能下:泻下通肠芒硝
不良反应: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慎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 #

效用代表性药物
通泄大黄
降泄苦杏仁代赭石
清泄黄连栀子
苦温燥湿苍术厚朴
苦寒燥湿黄柏苦参
坚阴-泻火存阴黄柏知母
坚厚肠胃-厚肠止泻黄连
不良反应:因苦能燥,易伤阴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 中药炮制 #

📌 炮制目的 #

降低或消除毒性副作用 #

蕲蛇去头; 川乌(草乌)、附子水解; 苍耳子、蓖麻子、相思子加热; 麻黄蜜炙; 柏子仁去油制霜; 干漆煅炭; 鹅不食草炒或蜜炙

改变或缓和药性 #

甘草–>甘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桔梗汤); 蜜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四君子汤、炙甘草汤); 生地黄–>熟地黄–>枳壳麸炒; 麻黄蜜炙; 天南星–>温,胆南星–>; 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辅料作用:酒大黄先升后降,酒黄柏转降为升; 莱菔子生升熟降,醋制入肝经,盐制入肾经

增强药物疗效 #

逢子必炒 逢石必捣; 生炉甘石(碳酸锌)–>煅(氧化锌),解毒,明目退翳; 款冬花紫菀蜜炙协同; 黄连炮制小檗碱在水中溶出增加

便于制剂和调剂 #

切制、分离药用部(麻黄根);矿物药、甲壳类煅制

提高中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和剂量 #

净制如挑选、筛选、清洗、分离等炮制工艺,使其达到所规定的洁净度; 去除和分离非药用部位,去粗皮,动物去足翅

📌 炮制常用辅料与作用 #

液体辅料及其作用 #

辅料作用代表药物
酒(黄酒)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
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乌梢蛇

(米醋)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
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娇臭
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
三棱莪术香附柴胡郁金
食盐引药下行、强筋骨、软坚散结、
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
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补骨脂
益智仁泽泻沙苑子
姜汁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
天麻栀子

(炼蜜)
生能清热、熟则补中;甘能解毒;
润燥、缓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
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

(麻油)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蛤蚧马钱子三七 及动物骨类等

其他有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及其他药汁等

固体辅料及其作用 #

辅料作用代表药物
麦麸和中益牌、缓和燥性、增强疗效、去除不良气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
河砂中间传热体,使药物质地酥脆,降低毒副作用,去除非药用部位及矫味矫臭穿山甲骨碎补狗脊龟甲鳖甲马钱子鸡内金
稻米补中益气、健牌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党参斑蝥、红娘子
土 (灶心土)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涩肠止泻白术当归山药
滑石利尿、清热、解暑,常做中间传热体,使受热均匀刺猬皮、鱼鳔胶
蛤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阿胶

📌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

生物碱 #

  1. 高温发生分解、水解,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如川乌马钱子
  2. 钩藤山豆根石榴皮龙胆草切片生用;
  3. 槟榔碱、小檗碱易溶于水,应少泡多润;
  4. 酒、醋等辅料增加溶出,如酒炙黄连,醋炙延胡索

苷类 #

  1. 苷易溶于水,应少泡多润,如黄芪甘草
  2. 杀酶保苷,如黄芩苷;
  3. 酒促进苷的溶解,增强疗效;醋促进苷的水解,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挥发油 #

  1. 有效成分–抢水洗,50℃ 以下。阴干,少加热或不加热;
  2. 无效成分-除去挥发油,可降低副作用,如苍术、蜜炙麻黄荆芥炒炭检出 9 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具有止血作用。 川楝子肉豆蔻小茴香等中药炮制后所含黄樟醚、肉豆蔻内酯等有毒挥发油成分均有所减少。

鞣质 #

  1. 少泡多润,防止溶于水而损失–地榆大黄虎杖石榴皮
  2. 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则易被氧化,致颜色加深–槟榔白芍表面色泽会泛红;
  3. 忌铁器–大黄何首乌
  4. 不耐热;
  5. 炒炭止血石榴皮

有机酸 #

  1. 少泡多润防损失;醋制提高溶出–乌梅
  2. 过酸,刺激口腔、胃黏膜,加热炮制-山楂
  3. 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防腐蚀。

油脂 #

  1. 去油制霜,缓和滑肠-巴豆(制霜前加热破坏毒蛋白,且易于压榨油脂);
  2. 酸败走油需冷藏–杏仁、桃仁

#

  1. 少泡多润,避免与水共热;
  2. 去残茎、抽去木心(含糖分低)-牛膝巴戟天
  3. 多糖水解成单糖黄精地黄(苦-甘)。

蛋白质、氨基酸 #

  1. 蛋白质加热生成氨基酸阿胶蛤粉烫,肽键断裂氨基酸含量提高;
  2. 加热降低毒性-苍耳子巴豆白扁豆
  3. 杀酶保苷-黄芩苦杏仁
  4. 生用-天花粉雷丸
  5. 干馏鸡蛋黄、黑豆产生新的物质(含 N 吡啶等);
  6. 氨基酸与单糖产生化学反应香味麦芽炒制。

📌 炮制方法 #

炒法 #

炒法的目的

  1. 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有逢子必炒之说。
  2. 缓和或改变药性。
  3. 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4. 利于贮存和制剂。
炒黄法炮制 #

操作方法:热锅文火炒

  1. 对比看:与生品比较,颜色加深即可;
  2. 听爆声:一般在爆鸣声减弱时即已达到炒制程度,不要等到爆鸣声消失;
  3. 闻香气:一般都有固有的香气逸出,所以闻到香气时即达到炒制程度;
  4. 看断面:断面呈淡黄色时即达到了炒制程度(最关键)。

常用炒黄法炮制的药材

芥子 牛蒡子 王不留行 莱菔子 苍耳子 槐花

炒焦法炮制 #

特点

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目的

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常用炒焦法炮制的药材

山楂 栀子 槟榔

炒炭 #

特点

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要求存性。

目的

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质地疏松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中火;
  2. 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质地疏松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

常用炒炭法炮制的药材

大蓟 蒲黄 荆芥 干姜

麸炒法 #

目的

  1. 增强疗效(山药白术芡实);
  2. 缓和药性(苍术枳实薏苡仁);
  3. 矫臭矫味(僵蚕)

净麸炒

先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黄色或深黄色。用量:100kg 药材用麦麸 10-15kg。

蜜麸炒

炒至药物表面金黄色或老黄色时取出。蜜麸用量一般为:每 100kg 药物,用蜜麸 10kg。

糖麸炒

糖麸用量一般为每 100kg 药物用糖麸 10kg。

常用麸炒法炮制的药材

枳壳 苍术

米炒 #

目的

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党参),降低毒性(红娘子、斑蝥),矫臭矫味。

操作方法

100kg 药材用米 20kg

注意事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常用米炒法炮制的药材

斑蝥 党参

土炒法 #

目的

增强药物的补脾止泻作用

操作方法

灶心土粉碾细置锅上,中火加热,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人药物。100kg 药材用土 25~30kg

常用土炒法炮制的药材

白术 山药

砂烫法 #

目的

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狗脊穿山甲);降低毒性或副作用(马钱子),便于去毛(骨碎补)和矫臭矫味(鸡内金、脐带)

操作方法

砂用武火炒至滑利、易翻动,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时取出;

砂烫醋淬法 趁热投入醋中,略浸。砂的用量以能掩盖药物为度。

常用砂烫法炮制的药材

马钱子 骨碎补 鳖甲 鸡内金

滑石粉 #

目的

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黄狗肾);矫味矫臭及降低毒性(刺猬皮,水蛭)

辅料用量

100kg 药材用滑石粉 40~50kg

常用滑石粉炒炮制的药材

水蛭

蛤粉炒 #

目的

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调剂;降低药物滋腻性,矫味(阿胶、鹿角胶)

操作方法

蛤粉中火炒至滑利、易翻动,投入药物,不断掩埋、翻动,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100kg 药材用蛤粉 30-50kg

常用蛤粉炒炮制的药材

阿胶

炙法 #

酒炙 #

目的

  1.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
  2.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
  3. 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

操作方法

  1. 先拌酒后炒药:适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
  2. 先炒药后加酒: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辅料用量

100kg 用黄酒 10~20kg。

操作要点

用酒拌润时,容器上应加盖;酒少可加水拌匀;一般用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色深

常用酒炙法炮制的药物

大黄 黄连 当归 蕲蛇 白芍 丹参 川芎

醋炙 #

目的

  1. 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
  2.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主要用于峻下逐水药(京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3. 矫臭矫味,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五灵脂乳香没药)。

操作方法

  1. 先拌醋后炒药: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
  2. 先炒药后喷醋:乳香没药。100kg 药物,用米醋 20~30kg,最多不超过 50kg

注意事项

  1. 酷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
  2. 若醋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3. 应文火炒制,勤加翻动,使受热均匀,炒至规定的程度;
  4. 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必须用先炒药后喷醋的方法。一般用文火,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摊晾时宜勤翻动,以免相互黏结成团块。

常用醋炙药物

甘遂 延胡索 乳香 香附 柴胡

盐炙法 #

目的

  1. 引药下行,增强补肝肾作用(杜仲小茴香车前子益智仁知母黄柏等)
  2.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黄柏知母)
  3. 缓和药物辛燥之性(补骨脂益智仁)

操作方法

  1. 先拌盐水后炒: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2. 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
  3. 加水溶解食盐时,一般以食盐的 4~5 倍量为宜

注意事项

  1. 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第二种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
  2. 含黏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不宜先用盐水拌匀
  3. 盐的用量应严格控制,100kg 药物用 2kg 盐

常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

杜仲 黄柏 泽泻 车前子

姜炙法 #

目的

  1. 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竹茹
  2. 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

姜制备方法

  1. 生姜洗净切碎,置适宜容器内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
  2. 煮汁

操作方法

  1. 炙炒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人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2. 用量:每 100kg 用生姜 10kg,或干姜 3kg

常用姜炙法炮制的药物

厚朴 竹茹

蜜炙法 #

目的

  1. 增强润肺止味的作用:“蜜炙甘缓面润肺",如百部款冬花紫菀等药
  2. 境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竞参等药、蜜炙能起动用作用、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
  3. 缓和药性:如麻黄等。麻黄发汗作用较猛,鉴炙后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
  4. 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操作方法

  1. 先拌蜜后炒药:一般药物。
  2. 先炒药后加蜜: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
  3. 辅料用量:用炼蜜。每 100kg 用 25kg

注意事项

  1. 炼蜜用开水稀释时,控制水量为炼蜜的 1/3~1/2,闷润,使蜜汁渗人。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
  2.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置阴凉通风处

常用蜜炙法炮制的药物

黄芪 甘草 麻黄 枇杷叶 马兜铃

油炙法 #

目的

  1. 增强疗效:如淫羊藿
  2. 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如豹骨、三七蛤蚧

操作方法

  1. 油炒(淫羊藿)
  2. 油炸(豹骨、三七)
  3. 油脂涂酥烘烤(蛤蚧)

常用油炙法炮制的药物

淫羊藿 蛤蚧 三七

煅法 #

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扣锅煅法

明煅法 #

含义

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

目的

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煎出;除去结晶水(白矾硼砂)

操作方法

  1. 敞锅煅:适用于含结晶水的易熔矿物类药。如白矾等;
  2. 炉膛煅
  3. 平炉煅:适用于大量生产;
  4. 反射炉煅:煅制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量生产

注意事项

药物要大小分档,煅至内外一致而存性。中途不停火,不搅拌;注意温度、时间、火候,以免灰化

常用明煅法炮制的药物

白矾 牡蛎 石决明 石膏

煅淬法 #

含义

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所用的液体辅料称为淬液。常用的淬液有醋、酒、药汁等

目的

  1. 使药物质地疏松,易于粉碎,利于煎出,如代赭石
  2. 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
  3. 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如炉甘石

注意事项

煅淬反复进行,直到液体辅料被药物吸尽;淬液的用量、种类由药物的性质、要求而定

常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

赭石 自然铜 炉甘石

扣锅煅法(闷煅) #

含义

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适用于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或有特殊需要及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综合制炭的药物。

目的

  1. 改变药性,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血余炭
  2. 降低毒性,如干漆

操作方法

无氧煅烧,装量 1/2~1/3,以免煅不透;煅烧中有大量的气体、浓烟从锅缝中喷出,应随时用盐泥封口,以防空气进入而燃烧。煅透放冷后再开锅,以防遇空气而灰化。

判断是否煅透:放在扣锅底部的大米或白纸呈深黄色;滴水即沸法。

常用焖煅法炮制的药物

血余炭

蒸法 #

目的

  1. 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地黄何首乌)
  2. 减少副作用(大黄黄精 )
  3. 便于软化切片(木瓜天麻)
  4. 保存药效,利于贮存(黄芩桑螵蛸)
  5. 增强疗效(肉苁蓉山茱萸)
  6. 缓和药性(大黄女贞子)

操作方法

蒸法分为清蒸、加辅料蒸和炖 3 种炮制方法

常用蒸制法炮制的药物

何首乌 黄芩 地黄 黄精 人参 天麻

煮法 #

目的

清除或降低毒性(川乌附子);洁净药物(珍珠)

操作方法

  1. 清水煮
  2. 药汁煮或醋煮,如醋术,甘草水煮远志
  3. 豆腐煮

注意事项

分档;先武火后文火,保持微沸,煮制中途需加水时,应加沸水

常用煮法炮制的药物

川乌 附子 吴茱萸 远志

燀法 #

含义

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目的

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位(苦杏仁);利于分离药用部及适应范围位(白扁豆)

操作方法

取 10 倍量的水加热至沸,药物与具孔容器一起投入水中,煮至种皮膨胀,宜于挤脱时,取出(5~10 分钟),浸漂于冷水中,捞出,搓开种皮与仁,晒干

常用燀法炮制的药物

苦杏仁 白扁豆

复制法 #

含义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辅料时,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目的

  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刺激性,如半夏
  2. 改变药性,如天南星(胆汁制)
  3. 增强疗效,如白附子用鲜姜、白矾
  4. 矫臭矫味,如紫河车(酒制)

常用复制法炮制的药物

半夏 天南星

发酵 #

含义

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目的

改变原有功能,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六神曲淡豆豉、建神曲);增强疗效(半夏曲)

最佳温度

30℃~37℃

湿度

70%~80%

常用发酵法炮制的药物

神曲

发芽 #

操作方法

新鲜成熟果实或种子,在一定温度(18℃~25℃)和湿度(含水量 42%~45%)条件下,浸泡发芽(芽长出 0.2~1cm)的方法

目的

改变原有功能,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

常用发芽法炮制的药物

麦芽

制霜 #

含义

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的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的方法

目的

  1.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巴豆)
  2. 洁净药物(砒霜)
  3. 消除副作用(柏子仁)
  4. 制造新药,增强疗效

分类

  1. 去油制霜法(巴豆霜)
  2. 渗析制霜法(西瓜霜)
  3. 升华制霜法(砒霜)

常用制霜法炮制的药物

巴豆 西瓜霜

西瓜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西瓜清热解暑,芒硝清热泻火,两药合制,起到协同作用,使药物更纯洁,增强清热泻火之功。

煨法 #

操作方法

  1. 面(纸)裹煨:将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肉豆蔻诃子葛根)
  2. 麦麸煨: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肉豆蔻诃子葛根)
  3. 隔纸煨:或将药物铺于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脂(木香)
  4. 滑石粉煨

目的

除去部分挥发油和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常用煨法炮制的药物

肉豆蔻 木香

提净 #

含义

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为提净法。

目的

  1. 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
  2. 缓和药性
  3. 降低毒性

操作方法

  1. 降温结晶(冷结晶)
  2. 蒸发结晶(热结晶)

常用提净法炮制的药物

芒硝

水飞 #

含义

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目的

  1. 去除杂质,洁净药物
  2. 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外用
  3. 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 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

注意事项

朱砂雄黄忌铁器,并且要注意温度

常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

朱砂 雄黄

干馏法 #

含义

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馏法。

目的

制备有别于原药材的干馏物,产生新的疗效,扩大临床用药范围,以适合临床需要

操作方法

干馏法温度一般较高。以砂浴加热,在干馏器上部收集冷凝的液状物,如黑豆馏油。在容器周围加热,在下面收集液状物,如竹沥油。有的用武火炒制制备油状物,如蛋黄油

注意事项

干馏时温度较高,应注意控制炮制温度和时间。干馏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浓烟或刺鼻的气味,应注意通风排风

常用干馏法炮制的药物

竹沥 蛋黄油

蛋黄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蛋黄油用于烧伤,湿疹,耳脓,疮疡已溃等症。且蛋黄油具有抗过敏、抗真菌的作用。

制绒法 #

含义

某些纤维性药材,经捶打、推碾成绒絮状,筛去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制绒。

目的

缓和药性或便于应用。如麻黄碾成绒,则发汗作用缓和,适用于老年、儿童和体弱者服用;艾叶制绒,便于配制法所用的艾条或艾炷。

注意事项

制绒的药物要干燥,便于碾制后过筛

常用制绒法炮制的药物

艾叶

拌衣法 #

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表面用水湿润,加入定量的辅料使之粘于药物上,晾干的炮制方法,称为拌衣。

目的

增强疗效或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茯苓远志等,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青黛灯心草,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

拌衣的药物要控制辅料的用量,一般不入煎剂。

常用拌衣法制备的药物

灯心草

🚨 配伍禁忌 #

📢 十八反 #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释义: 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反乌头(川乌附子、草乌); 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甘草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反藜芦

📣 十九畏 #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燃炙博莫相依。

💡 释义: 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川乌(附子)、草乌畏犀角;人参五灵脂官桂石脂

🥣 中药汤剂的煎煮 #

  1. 核对处方药味、剂量、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
  2. 煎煮前加冷水将饮片浸泡 20~30 分钟,温度不超过 60℃,用水量高出药面 3~5 厘米为宜。
  3. 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煎干的药宜加新水重新煮,煎煳了则取饮片重新煮。
  4. 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 一般药一煎沸后煎 20~30 分钟,二煎沸后煎 15~20 分钟;
    药物煎次 时长
    解表、清热、芳香类药不宜久煎一煎沸后煎 15~20 分钟,煎沸后煎 10~15 分钟
    滋补药一煎沸后文火煎 40~60 分钟,二煎沸后煎 30~40 分钟为宜
  6. 每剂药的总煎出量成人 400~600ml,儿童 100~300ml,分 2~3 次服用。
  7. 煎出液无霉烂、酸腐味,煎出的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 20%

⚠️ 注意事项 #

  1. 煎药可用砂锅、耐高温玻璃器皿、不锈钢器皿;用铁、铝器皿;
  2. 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用反复煮过的水、保温瓶中的隔夜水及被污染的水。

🔔 特殊煎药方法 #

先煎

  1. 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打碎先煎 10~15min):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等;
  2. 有毒饮片(先煎 1~2h):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后下

  1. 气味芳香类(群药煎好前 5~10min 放人):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
  2. 久煎后有效成分宜被破坏的饮片(群药煎好前 10~15min 放人):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

包煎

  1. 含黏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
  2. 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
  3. 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烊化

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

另煎

质地疏松者(0.5~1h):人参西洋参西红花。 质地坚硬者(2h 以上):羚羊角

兑服

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冲服

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川贝、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

煎汤代水

可先煎(15~25min),如葫芦壳、灶心土。

用时捣碎

丁香、刀豆、大皂角、川乌川楝子、木鳖子、五味子牛蒡子、平贝母、白矾白扁豆白果瓜蒌子、半夏、母丁香、亚麻子、肉桂、竹节参、延胡索、华山参、决明子、红豆蔻、芥子、豆蔻、沉香苦杏仁郁李仁使君子荜茇草豆蔻草果荔枝核、南五味子砂仁牵牛子、珠子参、莱菔子桃仁、益智、海马、海龙、甜瓜子、猪牙皂、鹿角霜、黑芝麻、蓖麻子、酸枣仁、蕤仁、橘核、醋鳖甲